郭廷藩,正宁县五顷原乡岘子村人。1905年1月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16岁毕业于正宁县中心小学,在村学任教数年,后归家务农。
1932年初,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湫头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对素有正义感的郭廷藩触动颇大,萌发了投身革命的念头。是年5月,国民党平凉督察专员公署派2名收税委员到湫头各村敲诈勒索、逼收烟税,郭廷藩报告给红军游击队将其捕获。事后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将郭廷藩及其两个侄儿抓往湫头,吊在屋梁上严刑拷打,他守口如瓶,宁死不屈,后被村民保释。是年,红军游击队经济员段老六在岘子村购买军粮,郭廷藩劝说其兄捐献小麦一石二斗。经段引荐,他见到游击队政委张仲良,受其教育的影响,革命意识增强。国民党军马鸿宾骑兵团进驻湫头镇后,郭廷藩与陈永秀、李进荣等人冒险侦察,掌握敌情,带领游击队深夜入敌营,猛冲猛打,缴获步枪3支,战马一匹。郭廷藩胆大心细,智闯关隘,只身来到白色恐怖的山河镇,完成了为红军游击队购买擦枪油和刻制印章的任务。接着打入宜君县马栏民团沙秉彦部开展策反,促使沙秉彦率部倒戈起义,投身革命。同时他进入驻守刘家店子正宁民团徐文德部,劝说其保持中立,不再与游击队为敌。翌年春,中共陕西省委派杜宛、李尚勤、杜林治到湫头从事革命活动,郭廷藩被吸收为正宁县第一批中共党员。10月,中共正宁县支部委员会成立,郭廷藩当选为支部统战委员兼农会会长。1933年秋,他发动回民青年王世英组建了龙咀子回民游击队。当时,驻守宁县春荣镇的国民党庞明胜民团经常在桃树庄烧杀抢掠,残害百姓。郭廷藩和杜宛、封振保、郭百信等带领正宁县游击队和回民游击队在桃树庄设伏,两面夹击,打死打伤8人,俘虏10余人。接着攻破麻子掌反动民团,镇压了9名作恶多端的豪绅和反动分子,把囤积的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1934年2月,郭廷藩等带领游击队回到正宁,大义灭亲,镇压了以叔父郭书娃和郭彦升为首的哥老会骨干分子。发动和带领群众在五顷原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200余亩,分给10户佃农耕种。在龙咀子、西渠、孟家河等回民区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和回民乡政府。是年他还冒险多次到国民党正宁县政府所在地山河城,发动屈则声建立了正宁白区最早的一个中共支部。1935年5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办事处成立后,郭廷藩任办事处主任。此间,他不顾个人安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夜以继日的走村串户,传播革命火种,发展地下党员,壮大党的组织。仅短短几个月,就在沿子午岭山区一带建立起12个党支部,并相继建起了湫头、三嘉、杨坡头3个区党委和区政权。是年8月,中共新正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他又任县委统战部长,县革命委员会主席。1936年2月,国民党军队围剿陕甘边南区,郭廷藩任新正独立二营政委,率部英勇反击掩护新正县党政机关安全后撤,然后就地坚持游击战争,经过3个月的激烈战斗恢复了新正苏区。4月,郭廷藩被任命为中共新宁县委书记兼独立一营政委。此间,他深入平子,秘密建立了新宁县第五区委,半坡、赵家等6个党支部,发展党员30多名。
抗日战争开始后,郭廷藩调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作为新正县的首席代表,与国民党正宁县政府谈判划界问题,妥善的划分了两种政权的区域界限,促成国民党县政府联共抗日。接着,将解放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抗日民主政府,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实行公草公粮制度,当年全县征缴爱国公粮397.2石,郭廷藩还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倡导、支持建立初级民办小学34所,入学儿童857人,还建起龙咀子、杨家台2所回民小学,动员回族儿童入学,深受群众拥护。1941年4月,国民党胡宗南军一部驻湫头一区七乡半川村,排长杜耀廷住在地下党支部书记胡万海家中,郭廷藩安排胡与杜交朋友,促使其思想迅速转变。不久即率一个班携机抢一挺,步枪10多支起义,迫使敌军撤离,收复了半川村。嗣后又策反国民党镇长李自林等,恢复了新正县7个乡政权。7月,新正县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郭廷藩被选为县参议会副议长。1943年10月,当选为新正县县长兼保安队大队队长。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组织变工队514个。参加劳动力5576个,两年开荒36000多亩。并积极支持张清益倡导的开“义田”,办“义仓”运动,为关中分区以至整个陕甘宁边区树立了一面旗帜。1945年8月,郭廷藩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
解放战争开始后,1947年2月,郭廷藩仍任新正县县长,代理新正县委书记。当时,国民党胡宗南举兵大肆进攻关中解放区。郭廷藩率党政军机关迅速转移到宁县北柴桥子村,然后秘密返回,昼伏夜出,偷越封锁线,深入敌后,串连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发展地方军事力量,先后组建起10个游击支队和马栏游击队,截击敌人运输,围城攻寨,设伏袭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大部队反击胡宗南军的进攻,收复新正县。8月,率游击队配合西北野战军在宁县九岘与国民党马步芳部八十二军作战,掩护警一旅,警三旅安全撤入关中。10月,郭廷藩调任淳耀县委书记,带领运输队,担架队数百人,支持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此间,收容掉队士兵1600多人,安置伤病员120名,从梢林草丛中搜回各种枪支400多支,大炮2门,弹药10多箱,马13匹,受到关中地委的好评。1949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路东工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副政委兼路东总队政委。4月,调任三原军分区副政委,9月任三原分区专员。他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扩军筹粮和建政工作,扫除地方土匪实力和国民党残兵游勇以及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不法商人的囤积居奇,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3月,郭廷藩调任宝鸡专区专员。他竭尽全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事业。1952年4月调往青海省工作,先后担任黄南州委书记、省检察厅厅长。1960年任青海省建委第一副书记、省委委员。1977年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几十年间,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上下称道。1980年离休后主动放弃组织给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归故里定居。返乡后,曾多次带领县乡干部到掩埋过革命战士的山沟里寻找烈士遗骨,先后有4名烈士遗骨被安葬在烈士陵园。协助政府为30多名烈属和流落老红军落实了优抚政策。亲自撰写革命回忆录,审定《正宁县志》和组织史。出面调解民事纠纷300多起。他还担任家乡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经常向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报告。同时,仍然关心地方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发挥余热,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1993年8月郭廷藩同志病逝,终年88岁。
(编辑:张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