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站内搜索:
领导言论  
吴丽华在县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03-16 17:49:00 作者:znxw 来源:县委办 浏览次数:0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县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及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开启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标新思想、研判新形势,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明确的指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立足县情农情,着眼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关系不协调、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二十字”方针,坚持走好“七条路子”,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重农之识,从组织领导、项目布设、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紧盯稳定脱贫奔小康总目标,举全县之力深入推进“绣花式”扶贫,2014年以来,稳定减贫7211户2.9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为整县脱贫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开发形成多元化格局。立足山川塬皆有的实际,着力培育多元富民产业,以“塬面苹果烤烟为主导、川区菜药苗木为支撑、林缘草畜养殖为牵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产业商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特色产业收入贡献率达到85%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农村面貌得到全方位改善。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推进山、水、田、林、路、气、房、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农业基础支撑能力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鲜明的导向。推动乡村振兴,既是决胜全面小康任务决定的,也是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倒逼的。就我县而言,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但这一传统优势在现阶段反而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突出表现为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严重,参与大市场、大流通的意识不强;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户能人少之又少,农业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与杨凌以及周边的彬县、乾县等县区相比,传统农业的特征非常明显。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仍然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农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29%,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在隐性通胀的影响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农民收入的难度加大;农民务工环境趋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缓慢,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乡村治理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天价彩礼等陋习难改;农村垃圾、污水缺乏有效治理,废旧地膜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些乡村干部对农业农村工作不熟悉,对农民感情不深厚,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甚至截留挪用、贪污私分、违规侵占,社会治理方式还难以适应乡村发展需要。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我们工作的短板,也是今后乡村振兴的着力重点。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叠加的机遇。从中央政策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搭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特别是会议提出建立健全乡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解决“钱、地、人”等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明确了具体实践路径和保障举措,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工作指南。从省市支持看,省上先后启动1000亿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和500亿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用于贫困地区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以“三变”改革和“331+”模式为牵引的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机制变革,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从县域发展看,我县自然条件优越,生态优势明显,农业基础较好,随着煤炭石油资源开发见效,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也将会大幅提升;特别是这次出台的到户产业奖补政策和随后将要出台的“331+”项目扶持政策,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对接提供了实现路径。只要我们坚持正确方向,正视发展现状,用足利好政策,就一定能够取得乡村振兴新业绩,开创全面小康新局面。

    二、紧盯新目标、聚焦新任务,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总揽,以农村“三变”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挖掘发展潜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新时代下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聚焦“稳定脱贫”这一目标,补短板、强基础。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要“对标对表”抓整改。对省市考核验收、交叉检查以及明察暗访中发现的各类差距和问题,要举一反三、列出清单、逐项销号;对个别指标不过硬、不踏实的农户,要想尽一切办法,对标整改,完善提高。尤其对住房、饮水、易地搬迁等硬件方面的问题,要依托项目,加快整改;对教育、医疗以及其它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要核实情况,据实整改;对收入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要宣传引导,全力整改,确保5月底国家验收评估之前全部整改到位。要“一户一策”抓攻坚。制定“一户一策”方案是为了更好对接个性需求,解决特殊问题,精准对标施策。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再下“绣花”功夫,再进行“过筛式”核查,使“一户一策”真正做到群众认可,干部可为,对巩固提升户,要以培育长效产业,促进持续增收为重点,落实项目奖补政策,进一步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对未脱贫户、新增贫困户和回退户中有发展能力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扶持,特别是对2017年前虽已享受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但今年仍不能稳定脱贫的农户,各乡镇要严格核实把关,一并予以扶持,确保6大类32项到户产业项目落到实处。对身残智障,无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实行政府兜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救助救济,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逐类逐项”抓提升。在实现整县脱贫的基础上,对标全面小康目标,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持续抓好安全饮水提升、安居住房改造、老旧油路维修、通组联户路硬化、网络宽带提速等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社保扶贫等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要着力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整合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工作,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用于非建档立卡涉贫农户和基础薄弱的非贫困村,确保各类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进而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迈进。

    (二)聚焦“产业兴旺”这一重点,抓“三变”、促增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助农增收的关键。要坚持以农村“三变”为牵引,培育壮大多元增收产业体系。要培育引进“变”的主体。推进“三变”改革,培育选准经营主体是核心。要在激活内力上下功夫。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与现有的38家龙头企业、392个合作组织及各类能人大户分领域分产业对接,引导奥神洲公司、金牛公司、步天医药、永和塬果业、老林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带领农民推进“三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民多元持续增收。要在借助外力上下功夫。通过PPP模式和招商引资,引进陕西融诚、万邦百汇、清泉和风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在党建助力上下功夫。参与“三变”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派驻党建指导员,以党建引领增强改革实效。要探索创新“变”的模式。以西坡、三嘉2乡(镇)11村为重点,先行进行改革试点,积极借鉴推广“331+”以及陕西彬县“三变双五”等模式,探索符合正宁实际的“三变”路径。县委农村部、农牧局要结合“三权分置”和清产核资,指导乡镇摸清家底、算清细账,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从产业金融贷款、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原则上,“331+”项目的到户扶持资金,按股金统一兑付到各承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由承接主体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定期兑付到农户,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各方共赢。要选准选好“变”的产业。坚持把“三变”改革与特色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易地扶贫搬迁等紧密结合起来,以初步梳理的3大类36个“331+”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等新路径,探索创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路子,根据“四塬三川”不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重点抓好苹果、瓜菜、中药材、花椒、大葱、苗林栽植以及獭兔、奶羊、肉牛、生猪、中蜂养殖等种养业项目建设,有序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康养保健、特色农庄、苹果小镇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要着眼提高投资效应和扶持效果,建立健全风险风范机制,避免出现“年年扶持、重复投资”,甚至变相套取政策性补贴的现象,促进产业长效发展,确保群众长期受益。要示范引导“变”的主角。推进“三变”改革,农民作为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真正的主角。各乡镇和农村部、农牧局要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宣讲辅导和培训学习,让干部群众了解“三变”的现实意义、核心内容和具体程序;注重发挥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调动农民参与“三变”的积极性;建立农民权益保底保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消除农民参与改革的“后顾之忧”。

    (三)聚焦“生态宜居”这一关键,优环境、提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围绕生态美,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三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推广“果沼畜”循环模式,支持发展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持续深化以废旧农膜为重点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农村光伏发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项目,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要围绕宜居美,改善人居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村情民意,保留原始风貌,体现地域特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条件较好、带动示范能力较强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开展以“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为重点的“千村美丽”示范村创建;在塬面远离城镇的村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万村整洁”示范村治理;在林缘川区和塬面咀梢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整合村庄,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村庄、历史文化村庄和休闲旅游村庄,逐步打造南北两塬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田园风景线。要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加快乡镇垃圾转运站、填埋场和污水处理站建设,全力抓好“厕所革命”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成为现代乡村的主基调。

    (四)聚焦“治理有效”这一基础,树新风、促和谐。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要构建“自治”新格局。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各类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在消除封建思想、改变婚丧嫁娶陋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重点加强对村级财务、土地流转、惠农政策等工作的监督,切实维护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利益。要培育“法治”新观念。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加大“七五”普法力度,引导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村民警利用进村入户机会,以案说法、以案普法,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聚众斗殴、敲诈勒索、非法集资、放高利贷、非法讨债、破坏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利益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营造“德治”新风尚。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入开展以弘扬南梁精神为核心的感恩实干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礼仪廉耻教育,传承延续优秀传统文化;以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为重点,精心组织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以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培育和评选活动,全面推行“诚信红黑榜”“孝道红黑榜”“善行义举榜”发布制度,下决心整治“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使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崇俭戒奢蔚然成风。

    (五)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取向,建机制、增活力。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市场化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稳步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水利水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组建土地银行,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激发农村要素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压减涉农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涉农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整合农口部门技术人才,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全程跟踪服务和一线技术指导,推广有偿劳务服务队和技术服务队模式,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着力解决劳动力和技术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三、落实新举措、形成新合力,切实强化乡村振兴的保障和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也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还要带着与农民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要凝聚合力,完善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县级联乡领导要经常深入联系乡村,调查研究,指导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县委农村部要统筹抓好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上下衔接、协调指导、督促落实等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全力做好工作谋划、资金使用、任务落实等具体工作。县直各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服务“三农”发展。县纪委、督查考核局要持续深化“三纠三促”“两查两保”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落实不力,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要汇聚财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投入保障。要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健全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优先保障扶贫资金、产业开发资金和到户奖补资金,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设立乡村开发基金,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水平。要在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实现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

    三要激发动力,配优乡村振兴的工作力量。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把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要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尽快把全县村“两委”班子轮训一遍,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吸引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技能人才、外出务工人员回馈故里,建设家乡。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养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编辑:高海婷)
网站首页 | 链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