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简介
永和镇位于正宁县城西南部,国道银西公路和南罗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通达,是正宁南塬陕甘两省三县七乡镇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6141户,26798人,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4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65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粮食抓投入、林果重管理、蔬菜促增收、畜禽上规模、企业争效益”的工作格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财政增长、社会进步为抓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粮食稳镇、果菜富镇、畜牧强镇、商业活镇”的发展之路。
支柱产业不断壮大。苹果、蔬菜、畜禽养殖、劳务、旅游等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按照“扩大面积、重视管理、增强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坚持栽管并重,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新建成苹果成、幼园示范点4出1200多亩,果园累计面积达到2.37万亩,实现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2200万元以上;依托四郎河沿川光、热、水资源丰富和群众传统种菜优势,按照“集中连片、抓点示范、带动辐射”的开发思路,以建设川区千亩设施瓜菜种植基地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投资扶持、农户经营”的办法,在巩固中小拱棚种菜的基础上,先后在罗川村建成蔬菜大棚460座,其中日观温室60座,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处,新建蔬菜交易大厅1处;在巩固和发展原有养殖基地的基础上,以罗川笼架养鸡、樊村设施养猪、马村暖棚养牛专业小区为示范,新发展500只以上规模养鸡户120户、10头以上养猪大户100户、5头以上养牛大户80户,全镇鸡存栏量达到22万只、猪饲养量达到7146头、牛存栏达到6500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6218只,畜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奉献比重逐渐增强。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全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在永和南街西侧新建二层“上宅下店”式商贸楼36户216间4320平方米;投资220万元,改建主街区“上宅下店”式两层商贸楼36户144间3600平方米;投资166万元,在建街区排污管道2524米,建立和完善了街道管理委员会各项制度,组建了环卫清扫队,加强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改造扩容街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层次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农村建设速度快速发展,以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以中心村建设为示范,突出“基础先行、人文进步、产业支撑、面貌改变、活力增强”总体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分村指导、分类推进的原则,先后筹集民资4340万元,在上南、马村、寺村、琴宅、于庄、樊村、安兴、罗沟圈、罗川等9个村开建小康农宅12处310户,建成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处,其中,罗沟圈新农村建设。将新农村建设和危旧房屋改造相结合,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两层“别墅式”小康农宅60户,新建村“五位一体”办公楼两层14间312平方米,建成农民文体活动中心一处5333平方米,按照“一池三改四清七化”的要求,配套完成了“改水、改厕、该圈”工作,实现了农户门前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硬化、畅通化目标。罗川新农村建设,在完善补充去年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新建“仿古式”农宅50户,改造50户,配套“一池三改四清七化”农户50户。下南新农村建设,以巩固提高建设成果为重点,对去年建成的56院“别墅式”小康农宅重新进行了美化,硬化农户院落1568平方米,改装路灯20盏,新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1个,绿化村庄主干道11.5公里。通过集中建设,全面改造农村气象不断添新,基础环境明显好转,受到各级组织充分肯定,在省、市、县多次检查中承担了观摩点,罗川、下南、沟泉新农村建设由于起步超前、思路领先、模式新颖、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成为兄弟县市和周边地区学习取经的样板。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依托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项目建设,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新修沟泉村文庄组至汉子村上山砂石路5.5公里。完成南罗、石宫公路永和段22公里道路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组相连,村村相通,砂油结合,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保证了人畅其行,物畅其通;年内在罗川、樊村新建高位水塔2座,在安兴、樊村、上南三村安装自来水入户管道628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2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157人,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社会事业和谐进步。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寺村、于庄、下南、罗沟圈、罗川村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建成“农家书屋”9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所4个,顺利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通讯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新局面。